考试在即,你在努力学习、查漏补缺的同时,对于中考的时间安排清楚吗?
每一类题型大概需要多长时间,遇到难题,时间紧张该怎么办?
01
中考语文答题时间分配
(仅供参考)
考前20分钟到达考场
太迟了,来不及安心定神,进入考试角色的心理准备时间太短,有可能导致整个考试在慌乱中度过,造成不必要的失误。但太早,可能会造成过大的心理压力,因此,提前20分钟左右入场,是相对比较合适的时间。
开考后前5分钟
1.发卷前,首先暗示自己:这只是一次平常测验!我自信,所以我成功!
2.接到试卷,要不慌不忙地在规定处按要求写上姓名、填涂考号、贴好条形码,然后检查试卷、答题卡是否有缺漏、破损情况。
3.接下来快速浏览全卷,大体弄清试卷的版块结构、各种题型,此时切忌一边看题一边急着抢时间考虑答案,因为你不能指望哪道题可以一眼看出答案。
对于作文,无论是什么题型,无论是否熟悉,都不必深想,相信自己一定有话可说,一定可以写好。大体浏览一遍,心情就会慢慢放松,等到答卷铃响,就可集中精力答卷。
开考后前30分钟
1.开考后首先集中精力完成基础题。
做选择题力避两种倾向:
一是一味抢时间、求速度,这样势必导致审题不严,思考不周密,从而出现不应有的失误;
二是速度过慢,太过谨慎小心,甚至反复徘徊不敢选。课内外文言文需要20分钟时间,选择题一定注意排除法,加大语境意识。翻译题要注重直译,逐字逐句落实。
2.选择题审题要细,一定要看清选是还是选非,可以在题目的正确与不正确等这样一些字眼上加上着重号。
3.做选择题要有一次成功的意识,既注意考点设置,又要凭借语感。如有二选一时干扰性极强的情况,也一定要在认真辨析的前提下,定下一个预选答案,这时可在题号前打一个问号,以备做完后有针对性地检查。
4.选择题每做一题,必须在题号前写明答案,切忌在选项上打,这样可能导致填涂失误;也不要选定一个便手忙脚乱在卡上填涂一个,这样会阻碍思维。
5.选择题全部做完后,便集中时间填涂答案。
开考后30-60分钟
1.第四、五主观题应力争在25分钟内完成,即开考后一个小时内要完成作文以外的所有试题。
2.每年中考语文都实行网上阅卷,同学们在答主观题时一定要有强烈的规范意识:
一是书写规范,卷面整洁。答题卡上不允许书写潦草,乱涂乱画;
二是对号入座,按题号在规定的矩形框内作答。绝对不能张冠李戴甚至私自改动题号,这样会导致扫描无效,判分为零。
三是要点分明,表述规范。主要是现代文阅读中的一些题型,一定要据分值设定要点,4分、5分题先观点后阐释。
最后1个小时
1.作文时间要确保50分钟,利用10分钟左右的时间审题立意,并列好提纲,然后用40分钟左右的时间形成文字。
2.作文要力避扣分点:一般来说,缺题扣2分,字数每少50字扣1分,错别字或卷面脏乱扣分,不完篇扣分等。
3.网上阅卷,书写以清晰、整洁为原则。
字不宜过小或大而潦草,或用力过轻;如有写错处,字数少可用橡皮擦,字数多最好用直尺在上面划一横线,不允许用其它方式夸大暴露问题。
4.留下3到5分钟做全卷的检查,不要轻易改动选择题答案。
02
中考数学答题时间分配
(仅供参考)
1.充分利用考前5分钟
很多学生或家长不知道,按照大型的考试的要求,考前五分钟是发卷时间,考生填写准考证。这五分钟是不准做题的,但是可以看题。
但老师发现很多考生拿到试卷之后,就从第一个题开始看,给大家的建议是,拿过这套卷子来,这五分钟是用来制定整个战略的关键时刻。之前没看到题目,你只是空想,当你看到题目以后,你得利用这五分钟迅速制定出整个考试的战略来。
2.进入考试先审题
考试开始后,很多学生喜欢奋笔疾书;但切记:审题一定要仔细,可适度减慢。
数学题经常在一个字、一个数据里边暗藏着解题的关键,这个字、这个数据没读懂,要么找不着解题的关键,要么你误读了这个题目。你在误读的基础上来做的话,你可能感觉做得很轻松,但这个题一分不得。所以审题一定要仔细,你只有把题意弄明白了,这个题目才有可能做对。会做的题目是不耽误时间的,真正耽误时间的是在审题的过程中,在找思路的过程中,只要找到思路了,单纯地写那些步骤并不占用时间。
3.节约时间的关键是一次做对
有些学生,好不容易遇到一个简单的题目,就一味地求快,争取时间去做不会做的题目。
殊不知,前面的选择题和后边的大题,难易差距是很大的,但是分值的含金量是一样的,有些学生看不上前边小题的分数,觉得后边大题的分数才“值钱”,这是严重的误区。希望学生在考试的时候,一定要培养一次就做对的习惯,不要指望通过最后的检查力挽狂澜。越是重要的考试,往往越没有时间回来检查,因为题目越往后越难,可能你陷在里面出不来,抬起头来的时候已经开始收卷了。
考场小技巧
1.临进考场前,最好不要与同学扎堆,以免紧张情绪相互蔓延,你可以独自静处一会儿,在允许的情况下提前15-20分钟进入考场,看一看考场四周,熟悉一下环境,如果有认识的同学,可打招呼以放松心态。
2.坐在座位上,尽快进入角色;不再考虑成败、得失;文具摆好,眼镜摘下擦一擦,把这些动作权当考前稳定情绪的“心灵体操”,提醒自己做到保持静心、增强信心、做题专心、考试细心。
3.拿到试卷5分钟内一般不允许答题,可以对试卷作整体观察,看看这份试卷的名称是否正确、共多少页、页码顺序有无错误、每一页卷面是否清晰、完整,同时听好监考老师的要求(有时监考老师还会宣读更正错误试题)。
4.在考场上,有时明明知道试题的答案,由于紧张,一时想不起来,可事后不加思素,答案也会“油然而生”,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叫“舌尖现象”,遇到“舌尖现象”,最好是把回忆搁置起来,去解其它问题,等抑制过去后,需要的知识经验往往会自然出现。
考试时,一时想不起某道试题的答案,可以暂停回忆,转移一下注意,先解决其它题目,过一定的时间后,所需要的答案也许就回忆起来了。
中考拼到最后就是心态!
一般来说,考试有三种状态:正常、超常和失常。
正常
考试时,会做的题都答对了,没有什么失误,即该得的分都得到了,所以也没什么遗憾的;不会的题自然也没作对,瞎蒙的题也都错了,即不该得的分都失去了,所以也谈不上什么幸运。
你认为这样的考试状态正常吗?你对这样的考试结果满意吗?
其实,这就是考试的正常状态——常态!中考也是如此。
超常
考试时,下笔如有神助,不仅会做的题都答对了,而且不会做的题也蒙对了。即该得的分都得了,不该得的分也得了不少!这就是考试时的超常发挥。
“超常”当然是非常幸运的,但也不必窃喜,因为这也是最不可持续的状态,是可遇而不可求的。因此,不能指望“超常”成为考试的常态。
中考若能超常发挥,的确是很万幸的。可是,考生和家长千万不能把中考的希望寄托于超常发挥。
失常
考试时,不会的题做错了,会做的题也不会了,或答错了,即该得的分也没得到。导致考试成绩大打折扣,远远低于平时学习的实际水平,这就是考试失常。
这种考试发挥失常的状态,是非常遗憾的,一定要找到原因,对症下药。千万不能每次考试都失常,特别要防止“失常”变成常态,中考更是如此。
那么,何谓考得好?你认为是“正常”还是“超常”呢?
老师提醒:“正常”就是考得好,而“超常”不是考得好,而是考得“超级好”“相当好”,但这种“好”不可持续,往往只是昙花一现。
因此,中考要确保“正常”,防止“失常”,至于“超常”就顺其自然吧。
有人说,我考试能够正常发挥,可谓“考得好”,但成绩却不好,何也?
答案:你的问题不是没考好,而是没学好。
总之,考生和家长,要以一颗平常心,正常态备战中考,无论结果如何,这都是临考前的最佳选择。
秋招报名,戳文字查看简介
家长们对报考哪个学校有疑问的,欢迎留言!最后预祝各位考生都能上好学校,得偿所愿!
初升高、中考直通车
扫码关注,实时了解学校动态
咨询交流招生信息,志愿填报、升学择校